广州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
首页 项目信息 交易指南 政策法规 行业动态 关于我们
查询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民心工程 南粤共识
文章来源:    

28日,广东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省长马兴瑞代表省政府作工作报告,充分肯定我省体育工作在过去一年里取得的优异成绩,并着重提到我省创新性开展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同日,最新出版的省委机关刊《南方》杂志用大篇幅专题报道我局连续三年举办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凭借其优异的品牌综合影响力,吸引了众多徒步定向爱好者的参与,深受群众的喜爱与支持。现全文转发,以飨各界。 


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既有梳理岭南肌理、增强自信、传承红色基因的现实刚需,又有打通乡村振兴任督二脉、凝聚粤港澳大湾区新力量的特别意义。 

◎文/冷菲 蹇登亮 张子健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近年来,广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教诲,不忘初心,积极作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发展理念。以“道”兴业,为大湾区时代下广东的“二次创业”助跑;以“道”兴粤,为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助力。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民众提供优质的生态产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强调坚持与历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促进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这项民心工程在南粤大地上,渐已形成共识。 

新时代古驿道,“活”起来

2016年,在副省长许瑞生的倡议下,广东拉开了南粤古驿道修复活化利用的大幕,给古老的南粤大地注入新的活力。 

许瑞生把关于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整体构思带到全国政协会议上,认真听取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委员们积极响应,认为南粤古驿道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作,活化利用思路和方式很有创意,纷纷为南粤古驿道保护修复工作献言献策。 

“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技术指导组”“南粤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委员会”先后成立。这是为了更好地对各条古驿道及其历史遗存修缮进行顶层设计和技术指导。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秉承“保护为先、价值为重、合理利用、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原真性”“完整性”“科学性”“安全性”“生态性”“可持续性”等原则,针对山地、平原、滨水、村镇和古水道等不同驿道类型,明确具体修缮方法。 

广东现已发现查明,全省的古驿道及附属遗存有906处,本体遗存233条,总长度达740多公里,随着对古驿道遗存资源普查工作的不断推进,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经过3年的努力,沉睡千年的古驿道被唤醒,“活”了起来。汕头樟林古港、台山海口埠等8个南粤古驿道示范段,以及韶关西京古道、南雄梅关—乌迳古道、广州从化古道等11条重点线路再一次焕发生机,成为人民享受美好生活的好去处,成为乡村振兴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助推器,成为南粤大地一座永不落幕,开放式、体验式的自然历史博物馆。 

古道悠悠青山绿水,“美”起来

2018年全国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南粤古驿道的保护利用工作,就是以此为抓手,有条不紊地推动广东农村环境整治和传统村落的活化。 

“要搞出几条很好用的古驿道。”这是省长马兴瑞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的具体批示。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连续三年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多部门联合,以古驿道为载体,梳理出韶关南雄梅关—乌迳古道、广州从化古道、清远连州丰阳—东陂古道、河源粤赣古道、梅州大埔—潮州饶平麒麟岭古道、珠海—中山岐澳古道、汕尾海丰羊蹄岭—惠州惠东高潭古道等11条重点线路,通过古驿道+文化、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旅游、古驿道+特色农业等创新模式,开展南粤古驿道文化创意大赛、南粤古驿道艺道游学、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广东大学生纪录片大赛等一系列活动。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南北通融——南粤古驿道展览”,通过发掘广东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和旅游禀赋,展现了南粤地域文化的包容性和多样性,鼓励观众走出展厅,通过旅游、徒步、摄影等文化休闲活动,实地感受古驿道的魅力,进一步推动古驿道沿线市县区和古村落的开发利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实现广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17年,南粤古驿道8处示范段的保护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古驿道沿线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将古驿道示范段周边5公里范围内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列入重点地区,加大对沿线农村危房改造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南粤古驿道上的三个节点项目——韶关市南雄梅关古驿道保护与利用项目、汕头市西堤公园建设项目、珠海市香炉湾沙滩修复项目获得年度“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让南粤古驿道“美”了起来。媒体的争相报道,提高了南粤古驿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共同打造出“中国南粤古驿道”的品牌,鲜活展示广东的山水文化、山居文化、海洋文化的精髓。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成为南粤古驿道的“粉丝”,饱含着深厚的国家情怀,纷纷踏上回乡问祖的寻根之路。 

提供优质生态产品,“旺”起来

3年来,以古驿道为“媒”,广东各地的乡村与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经贸等成果遍地开花:数十站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吸引了世界各地上万人参赛,由此展开的系列体育活动更是不计其数;艺道游学活动深受书画爱好者野外写生的追捧,南粤古驿道成了研学目的地;南粤古驿道不仅成了城里人节假日旅游出行的好去处,而且还成了众多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的沃土,为乡村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古驿道游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公共服务产品,为老百姓提供了低成本的节日休闲模式,带热了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受到老百姓的认可,成为一种旅游新风尚。不少游客从到热门景点人山人海打卡式的旅游方式,改为到古驿道沿线欣赏体验自然风光、踏寻历史文化故事的家乡游、亲子游,将休闲娱乐与知识性、趣味性、体育健身相结合,为古驿道带来久违了的客流量。南雄、连州等地旅行社开通了古驿道精品线路,受到游客的欢迎。 

根据通讯大数据监测,2018年9月28日,南粤古驿道11条重点线路,以及江门台山海口埠、汕头澄海樟林古港、云浮郁南南江古水道等示范段游客总人数达24万,9月30日游客总人数26万,而在国庆黄金周前3天游客总人数分别突破了44万、51万和52万,黄金周7天游客共300.4万人次。南粤古驿道旅游创造了一种全开放、融合式的乡村旅游新模式,将对我省旅游发展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提供有力支撑,人气迅速“旺”了起来。 

抓住乡村振兴牛鼻子,“富”起来

南粤古驿道并非是一个历史遥远的事物,南粤古驿道就在我们身边。抓住“乡村振兴”这个牛鼻子,“为民众提供优质生态产品”,从一开始就是南粤古驿道项目团队的坚定信念,并且自始至终贯穿整个过程,发挥政策叠加优势,助力精准脱贫,细节让理念落地生根,行动使努力开花结果。 

南粤古驿道两侧纵深5公里范围内涵盖贫困村有1320个,约占省定贫困村总数(2277个)的60%,是广东贫困乡村分布密集地区。通过活化利用南粤古驿道,依托旅游、文化、体育、农产品生产加工等产业发展,使生产要素在道里道外加快流动,产业与资源的精准落地,为大山古道发展输入新的动能,可以有效帮助贫困村贫困人口建立起发展内生动力和打开“造血式扶贫”新的空间,带动古驿道沿线贫困村发展和村民致富。 

随着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发展建设不断深入,有效提高了沿线村镇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根据2018年春节期间的统计,纳入统计的21家南粤古驿道沿线风景区,接待游客达97.4万人次,同比增长32.5%,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35.4%。其中,韶关南雄梅关古道、西京古道、仁化石塘古村等三个南粤古驿道景区接待游客46.59万人次,同比增长9.60%,旅游收入9911.28万元,同比增长9.21%。 

农产品方面。台山的大米、青蟹,仁化的堆花米酒获得地理标志商标;澄海的林檎、番石榴、台湾青枣、青柠檬、草莓、火龙果等水果已成为特色农业产品,年均产值3.5亿元;梅州有百侯镇以果蔬采摘体验为主的现代农业基地,年产值达80多万元。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指出,地域广阔南粤古驿道,绿色发展条件独特,是广东最具生态产业开发潜力的经济走廊。广东大力推动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工作,积极探索古驿道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不断挖掘古道生态产业价值,寻找古驿道活化利用新动能,对古驿道沿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培育广东经济发展新动能,大力推动南粤古驿道沿线生态产业走廊建设,对实现经济动能转换,变革传统发展模式和创新生态产业路径,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对生态富民强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中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由驿道君供图)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23号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北塔7楼,联系方式:陈小姐(020)89160864,传真:(020)89160999,E-mail:gemas1999@vip.163.com

版权所有CopyRight广州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 广州交易所集团有限公司 粤ICP备05017344